话题点名主帅不行,群臣默不作声,但心里都明白意思。
作为武官之首太尉关鸿卓,听见这话脸上自然有点挂不住,开口道:
“当前局势不同,不能类比。左清秋是敌国国师,但其才能是实打实得代人杰,绝非浪得虚名之辈;再者朝连遭天灾,东部四王又心怀异心,强敌在前后方不稳,能打成这样实属不易;还有许老将军这样代英豪,从古至今也没几个,哪能代代都出?就说肃王世子吧,文武双全骑绝尘不假,但论起用兵打仗,还不是门外汉……”
群臣听闻此言,也觉得有道理,毕竟许不令这厮,实在有点丢大将军许烈脸。
前日关鸿业把信件送过来,文武百官都给看愣。
翌日清晨,七百里外长安。
浑厚钟声响彻帝都,千街百坊之间开始日复日作息。
百官穿过宫门,来到太极大殿内,和往日样,商讨北疆战事。
经过连续几个月溃退,内忧外患之下,大玥从军伍到朝堂士气都跌到谷底;不过再跌总是有个限度,北齐国力有限,推到黄河以北便有些乏力;关中军和辽西军虽然屡战屡败,但主帅能力尚在,大体上还没崩盘,也算是和北齐僵住。
不过和北齐打这难看,也让百官认清现实——大玥已经不是甲子前,那个从弹丸之地起势,滚雪球横扫六合大玥;兵员、装备可能不差,但实在没有什将才;郭忠显和杨承海两个大都督加起来,才堪堪和北齐国师左清秋打个平手;人家甚至还有闲工夫跑来长安溜圈儿,郭忠显和杨承海却是连觉都不敢睡,这帅才差距实在有点吓人。
夜观星象、觉得可以、带兵两千、绕后打南阳。
这是脑子正常人能做出决策?
还招招手就让关鸿业派大军过去驰援,
若是追究缘由,还是和宋暨重文抑武有关。宋暨继位十年,把能打仗基本上杀干净;远不说,就去年意图扶持宋玉篡位刘平阳和韩忠瑜,大玥仅次于许家两家将门,打仗本事肯定比天到晚抓头发关太尉强。
若不是因为战功太大,被宋暨打压太狠,刘平阳哪里会跑去扶持宋玉上位?
现在把刘、韩两家给满门抄斩,真打起仗来找不到帅才,朝臣心里自是窝火。
朝臣虽然不敢提意图篡位刘、韩等人,但借古讽今还是可以。聊完北疆局势后,少府李思,摸着胡子感叹句:
“唉~郭忠显善守而不善攻,杨承海倒是善攻,但打法有点鲁莽,伤敌千自损八百,还是不可取。若是许老将军在,手底下三十余万精兵,要铠甲有铠甲、要战马有战马,都想不出怎才能打输……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