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蚕已经收,虽然后期出现桑叶紧缺现象,但大家八仙过海,各显其能,到处去找桑叶和替代品,竟然都顺利地熬过来。
收获堆积如山雪白蚕茧,有蚕房和织坊,大家便可以在这里煮茧子抽丝。
买回来奴仆中有家属是蚕娘,便教大家怎缫丝织布。村中婆子姑娘几乎都来,缫丝织布工作量大,活儿精细,需要人手很多。
萧彧从来不吝惜给工钱,给工钱时不分男女,只要你干活值那个钱,他就愿意给,所以大家都喜欢来他家干活。
丝绸为什卖得那贵,不仅因为数量少,也因为太费时费力。
有钱好办事。越王萧胤留给儿子抚养费不少,加起来总有近千两银子。萧彧从中支取五十两,选块风水宝地,盖座宽敞明亮学堂。
三排砖瓦房,两排做教室,排做教工宿舍,还配套崭新桌椅。
萧彧花钱盖学堂比自家盖房子大方多,什都用最好,裴凛之忍不住调侃他:“不是自己钱花起来不心疼。”
萧彧也止不住笑:“那倒没有,再穷不能穷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。再说这是在给阿平积阴德呢,不比拿去寺院里烧香供给那些菩萨效果好?”
裴凛之不知道他嘴里怎那多奇奇怪怪话,但又不得不承认他说有理,孩子就是未来和希望,需要重视。
接下来很长时间,村中女人都会有活干,也就意味着有钱赚。大家都很高兴,她们也能像男人们样挣钱养家,想买点头油之类再也不用看男人们脸色。
这日傍晚,萧彧和裴凛之从学堂回来,碰上家两口子吵架,看热闹不少。
奇怪是女主人站在门外和看热闹女人们聊天,屋里则不断有笤帚、木盆、铲子之类东西扔出来。
看热闹女人还不忘打趣:“月牙嫂,你看二哥还是舍不得,扔都是摔不
殿下虽然年纪不大,但心思极为通透,只可惜这周遭百姓未必懂得他良苦用心,不知道到时候能有多少人送孩子来上学。
学校落成之前,库房和厂房也都盖好。萧彧安排瓷坊搬过去,并在那边重新盖三孔窑。
根据不同用途来区分,个用来烧缸盆瓮类粗瓷,个用来烧杯碗碟盘,还有个专门用来烧花瓶、茶壶、酒壶等更为精巧器物。
这些器物多数都是萧彧绘图,工匠们根据他要求慢慢去摸索,怎做坯,怎雕琢,甚至还试着去描花纹。孰能生巧,不少器物已经做得有模有样。
院子里瓷窑终于推掉,大家终于凉快不少。原来做瓷坊几间屋子也被清扫出来,重新刷上石灰墙,用来当蚕房、织坊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