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县老爷以为这是个古董,所以被“剪梅”看上。
结果刘婆子儿子说,是前几年赶集时候,用捆柴和个寡妇换,还是粗陶。后面写着大大“天顺年制”四个大字。撑死不过烧出来才八年,剪梅居然也不嫌弃。
最可怜受害人,就是港口上给人挑担子吴大郎儿子,吴小满。
人家吴小满才六岁,因为吃糖吃满口蛀牙。她娘平
他们可不是“剪梅”本尊,有飞天遁地之能。弄得要下被狱,要被流放,下场凄惨。简直就是败坏人心风气,很是要不得。
若他只是对富户下手,也就罢。
本县穷苦,除个港口,多是山地。最大地主都没有几亩田。
县衙库房摇摇欲坠,台风天来,里头和外头块漏水。按照“剪梅”以往下手那些人家标准,全县上下也没有几家能富得入他法眼。
没想到是,他来到本县之后,却是反常态,朝小老百姓下手。
脚布不见,院子影壁上被人画朵五瓣梅……这可不就是‘剪梅’手笔嘛……”
说完,捕头老梁也是脸哭笑不得,“现在老太太闹要死要活。说清白辈子,老老居然被‘采花大盗’给玷污,闹着要去跳河。好说歹说,才被她儿子劝下来。这会子还在哭呢……”
“剪梅”你有毛病啊?老太太裹脚布你都不放过,你还是人?
县老爷听得频频摇头,唉声不已。
要说过去,“剪梅”在外地时候虽然也时常作案,但是下手对象无不都是非富即贵,从来不向斗升小民下手。
最早偷黄太监五十两银子不算,居然连客栈酒楼里点心果子和茶叶,还有客船上大花布都不放过。
更加过分是,在黄太监下令缉拿后。这“剪梅”就跟疯样。五天之内,连连犯案,有时候甚至个晚上就能偷好几家。
而且偷都是普通百姓。
今天这东城铁匠铺老太太裹脚布不算。
就光说这三天前,城南井水边刘婆子家喂鸡喂食盆就被偷。
非但如此,还时不时地传出他将偷盗来财物,无偿发给穷苦百姓传闻,所以才有“义盗剪梅”诨名。
街头那些无知妇孺,穷苦百姓,提起他名号来,也先是说声“义”,然后才接着个“盗”字。
至于“采花大盗”这个名头,多半也是调侃,实在是因为此人有事办事有些荒诞不羁缘故。
所以他虽然偷盗无数,在普通百姓中声名却很是不错。
甚至有些年轻不经事闲汉,因为仰慕他“威名”,居然以他为榜样,也做些打劫富家事情来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。